万相之王

第五十节 终章

19小时前 作者: 灰熊猫
第五十节 终章

听到刘邦说出这样的话,项庄顿时就愣住了,刘邦示意左右,把项襄和吕臣写给自己的信拿给项庄看。

才看了两眼,项庄就用颤抖的声音叫道:“竟至于此,竟至于此吗?”

“众叛亲离,难道不正是乱臣贼子应得的下场吗?”刘邦大声质问道。

项庄再也坚持不住,跪倒在地,低头叫道:“臣愿降。”

“给他松绑。”

刘邦说完后,又以目视灌婴。

灌婴越众而出,向刘邦作揖行礼,口中问道:“要给项羽留全尸吗?”

“他给陛下留全尸了吗?”刘邦大声质问道。

“臣遵命。”灌婴再不犹豫,大踏步地走向了营帐门口。

在垓下等了几天后,灌婴带着项羽的首级返回军中,向刘邦复命:“他还真是不到乌江心不死,四百多里路啊,他还真能跑,真的跑到乌江岸边了。”

灌婴告诉刘邦,他本以为能在半路就追上项羽,但项羽丢弃了他的所有近卫,孤身一人跑到了四百里外的乌江渡口,走投无路才自杀了。

“没有见到一条船?”刘邦问道。

“其实有一条。”灌婴笑道。

刘邦脸色一变,森严地问道:“谁出尔反尔?项襄吗?”

“不,不是刘襄。”灌婴告诉刘邦,有一个亭长违背了刘襄、吕臣的命令,偷偷地驾着一条船想去接项羽渡江。

“臣已经派人抓住了那个亭长,请问大王打算如何处置?”灌婴问道。

“你把他带来了?”刘邦惊讶地反问道。

“是的。”灌婴点了点头。

“元凶已除,孤为难一个亭长干什么?”刘邦连连摆手道:“放了他,放了他。”

灌婴嘻嘻一笑,旁边的张良也笑着提醒道:“大王只是将他放了吗?”

刘邦这才恍然大悟,轻轻拍一拍脑袋:“孤糊涂了,孤当年也是亭长,知道亭长身不由己,孤也曾为了心中的信义而违抗官吏。免了他的亭长之职,但是重赏,给他一些钱财和田土!”

只有泗水郡的鲁县,仍没有向汉军投降,城墙上孤零零地还打着楚国的旗帜。

“当初陛下曾有意封项羽在鲁,他也自号鲁公,想不到一语成谶。”刘邦让使者带着项羽的首级去招降鲁县,并让使者把项羽安葬在鲁县城旁,让当地的百姓日常祭祀。

带着各路诸侯返回定陶后,刘邦突然脸色一变,下令汉军尽数出动,将韩信的军营团团围住。然后让使者去齐军营地前喊话,勒令惶恐不安的韩信立刻带着齐王印出来,到大营见刘邦。

在汉军四面包围的威胁前,韩信只好独自一人,抱着齐王印走出营门,来到刘邦的马车前。

“自从你去修武之后,好像一直没有来拜见过孤。”当着众多的诸侯,还有大群的将领,刘邦坐在马车上,居高临下地对韩信说道。

“臣……”韩信一低头,就要认错。

“不用说了,”刘邦挥挥手,打断了韩信的申辩:“在修武是第一次,在历下是第二次,孤在广武和项羽对峙的时候,你第三次背叛了孤。”

韩信汗出如浆,可刘邦再次摆摆手,不许他自辩:“可你有大功于孤,孤就想着事不过三,这次讨伐项羽,虽然你一开始磨磨蹭蹭,但最后终究还是赶到了,也真的和项羽交战了,这次孤就不算你背叛了。”

闻言韩信稍微松了一口气,但刘邦还没有说完:“你在齐国一年,提拔了不少亲信,也训练了不少新军,现在天下已定,这些军队已经没用了,孤不打算让你留着。”

“臣立刻就将他们遣散。”韩信找到机会,急忙答道。刘邦说得不错,成为齐王后,韩信看着齐境内的大队汉军就有芒刺在背的感觉,所以训练了不少只忠于自己的军队。结果这次在垓下之战中,被刘邦狠狠地消耗了一波。

“不用你去遣散了。”刘邦显然不满意韩信的回答:“把你的齐王印还给孤吧,现在楚国无主,你去当楚王。”

随着刘邦这句话出口,就有一个卫士捧着一枚新印,走到了韩信面前。

“遵命。”好汉不吃眼前亏,韩信咬牙答应下来,这意味着他在齐国苦心经营一年的势力又烟消云散了。

不过刘邦的话还没说完:“你这就去楚国即位吧。”

说完,就有另一个卫士走过来,手里还牵着一匹马,刘邦告诉韩信会派一支卫队护送他去即位。

“至于你的手下。”刘邦抬起手臂,指着韩信刚离开的军营:“他们都是齐人,就不和你同行了。”

韩信脸色惨白,刘邦不但驱散了他在齐国的势力,还把忠诚于他的军官和门客也都剥夺了。

不过韩信还是点头称是,不敢和刘邦争辩一句,而且韩信觉得很多门客还是会去楚国投奔自己的。

“到了楚国之后,”刘邦在分手前对韩信交代道:“不要训练新的军队了,也不要再蓄养大量的门客了,嗯,不许超过一百人!事不过三,要是让孤知道你阴蓄死士,或是秘密训练新军,那孤就不会再对你客气。”

说完后刘邦就叫道:“陈婴。”

刚刚投降刘邦的陈婴走了出来,刘邦指着他对韩信说道:“这是孤给你挑选的相国,以后楚国大小事务,你都要和他多商量。”

在遣走了韩信后,刘邦就让自己的庶长子刘肥过来,把韩信留下来的军营指给他看,刘肥是刘邦唯一的一个成年的儿子,刘邦说道:“我把齐国给你。”

“是,父王。”刘肥答道。

“时刻盯紧韩信,瞪大眼睛盯着他,若是他有任何举动,都立刻派人告诉我。”

“遵命。”刘肥郑重地点头。

“曹参是我的左膀右臂,我把他留在齐国做相国,你一定要尊敬他,不许对曹相国有任何失礼之处。”

“是,”刘肥大声答道:“父王放心,孩儿一定与曹相国君臣同心,替父王牢牢看住韩信的北境。”

……

在返回长安之前,刘邦决定先回一趟故乡。在去沛县的路上,刘邦有一天带着张良、陈平、夏侯婴、周勃等几个人在林间游猎。

“张先生现在可还有什么说的?”刘邦面带得色地对张良说道:“项氏那么多人,朕一个都没有杀,破楚之后,朕一座城也都没有屠,朕就连韩信都没有剪除,还给了他一个诸侯之位。”

“陛下本性仁慈,”张良微微一笑:“陛下和项羽完全不同。”

“哈哈,”刘邦大笑道:“暴秦上农除末,盐、铁、林、牧、渔、猎悉归官中,朕本意是尽数废之,让百姓安居乐业,衣食丰足。只是现在天下方定,国用不足,所以朕暂时把盐、铁留下,补贴一些国用。其他的各项一概驰禁,黔首砍柴、畜牧、捕鱼、狩猎所得,再也不用向官府纳税。至于农田,朕也尽弃暴秦之苛征,以后农事所得,黔首只需要三十税一,冲抵官府造册之费。”

说完刘邦用眼睛看着张良,似乎是在等待夸奖。

“陛下仁心仁政,有谁说不是吗?”张良笑道,一路上刘邦琢磨出了很多法令,无一例外都是与民有利的善政良法,只是刘邦很喜欢别人称赞他的这些设想,而且需要大声地称赞。

刘邦果然显得更开心了:“现在张先生不怀疑朕了吧?”

“怀疑什么?”

“怀疑朕会刚愎自用,猜忌多疑。”刘邦迅速地说道。

张良的笑容消失了大半:“陛下刚刚即位而已。”

刘邦一愣:“先生还觉得朕会变得刻薄寡恩吗?难道先生就这么看轻朕吗?”

“是陛下太看轻权柄之重了。”张良没有丝毫的退缩。

刘邦凝视着张良,沉吟不语。

只听张良继续说道:“列国诸侯,将来无论陛下要怀疑、剪除哪一个,臣都不会感到奇怪,只是梁王,臣不得不为他求一句情。”

“彭越?”刘邦好奇地说道:“彭越几次迫使项羽回救,功莫大焉,只是最后见朕迟迟不封他为梁王,闹了点脾气,朕不会和他见怪的。”

张良摇摇头:“当初秦、魏腹心相接,所以天下都知道不是秦吞魏,就是魏灭秦。现在梁王王魏故地,与汉腹心相接,梁王又是这样的壮士,将来很难有个好下场。臣只是希望到那个时候,陛下能像今天一样,还念着梁王几次三番的救援之功,把他贬到个类似长沙王那样的偏远之地去好了,不要夺了梁王的性命。”

刘邦吃惊地看着张良:“先生是认真的吗?”

“是。”张良点点头:“三川几次战事艰险的时候,都是梁王给陛下解困,臣盼着陛下莫要忘记。”

刘邦呵呵笑起来,显然是动了怒气,他突然厉声说道:“朕当然不会忘记,朕连贬斥都不会,又怎么会夺了他的性命,要是朕真这么做了,就让朕嫡系断绝!”

这种诅咒和断子绝孙基本是一个意思,刘邦盛怒之下,还对着周勃说道:“你们都是证人,要是朕害了梁王……”

“陛下!”随行的臣子都大惊失色,周勃哪里敢说会为这个誓言作证,所有人都一起劝刘邦息怒,张良也低头认错。

刘邦的怒气也很快过去,没过多久他也对张良道歉,请他日后还是要继续给自己谏言。

等气氛正常以后,夏侯婴提议在回沛县前,再去当年落草的地方故地重游。

“其实臣一直都有疑问,”在刘邦欣然答应后,夏侯婴又说道:“陛下当时真的识字吗?”

“为什么你一直会怀疑这个?”刘邦问道:“朕是亭长,亭长!你见过不识字的亭长吗?”

“臣就是这个意思,”夏侯婴道:“也就是有了公务,认得几个文书上的字,其实这不能叫识字的。”

刘邦闻言不高兴:“朕少年时就仗剑周游列国,见过了无数英雄豪杰,差一点投入了信陵君门下。什么叫就识得几个文书上的字?朕还会做诗呢!”

“那你做一个。”夏侯婴飞快地说道,他此言一出,其他的随游的人脸色都难看起来。

“这有何难?”刘邦呵呵笑起来,轻蔑地扫了夏侯婴一眼,然后就盯着天边的白云陷入了沉思。

不知道又过了多久,刘邦才从苦思冥想的状态恢复过来,一字一顿地说道:“大风起兮云飞扬——”

“就这一句吗?想了这么半天?”夏侯婴完全没看到周围人的眼色,瞅了一眼天边的云彩,质问刘邦道:“下面还有吗?”

“当然有,”刘邦恼羞成怒地说道:“容朕仔细想想,过两天再告诉你,朕定要做一首能流传千古的诗出来。”

(全书完)</div>

《楚河汉界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(www.fm990.com)

使用默认浏览器的书友,可以把万相之王添加到主屏幕哦~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