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相之王

第六百九十章 大结局

4小时前 作者: 泉释一切
第六百九十章 大结局

至于这考核无误是多久,那就要看伏泉的心意的,反正伏泉不介意让他们一代人在中原耗到死,而他们原先的国民,则在西域接受大汉的教育三年后,确认无反意,再由他们自己决定去留,相信有这三年,这些西域百姓会成功的变成汉家文化的传承者。

西域的成功征服,给大汉上下开启了一段开疆拓土的热潮,特别是某日伏泉不知从何处拿出的所谓诸夏地图,上有七大洲,令得不少因征西域,升官封侯的武将沸腾,纷纷请缨,要为大汉开疆拓土。

新掌权的皇帝刘崇,也是欲建立功勋,巩固自己威信的皇帝,当即应允,而伏泉也在此时上奏,以诸将不识水利,愿辞去骠骑将军职,为下海洋一将。

满朝为之哗然,不知伏泉为何放权,刘崇再三挽留,都不改伏泉本意,当下应允。

……

茫茫大海里,汉家海上丝绸之路所用的大船上,伏泉一身戎装的望着海面,心绪万千。

“只能做到这一步了……”伏泉想着:“未来天下如何,自有后人评说……”

之所以伏泉选择放权,也是因为伏泉为了自保,或者说,不想让大汉又陷入外戚和皇权猜忌的内外争斗中。

终究,他只是外戚,而小皇帝已经大了,若是继续由他执掌朝政,虽然皇帝会因为开疆拓土高兴,但毕竟会埋下铲除伏泉这外戚的祸根。

虽然说以伏泉的势力,不怕皇权,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不怕,他这辈子所做的汉家征服四夷的努力白费。

若是伏泉和皇帝夺权,必定天下皆乱,那些一直蛰伏的势力反水,恐怕塞外西域,他所迁徙的世族豪强,第一个把他的征服成果毁灭得干干净净。

因此,与其如此,不如他早点放手,在权利和汉族征服四方之间,他选择后者,毕竟,中华地大物博,历史已经证明,不可能存在万世一系的王朝,就算他成为皇帝,最终也不知会被那个后世子孙给败坏了,还不如让汉族征服世界,这样的话,就算王朝毁灭,也不至于出现亡族灭种的危机。

况且,小皇帝刘崇,有他多年的教导,还有那一堆伏泉认真考虑提供的征服建设思路,相信只要他不傻,完全按照自己方案来,那也不需要他参与了。

……

光熹十二年,帝改封阳都侯伏泉,为瀛侯,封地为其所找到的瀛洲,又改封其弟刘协为贵西侯,封地为大汉统治的故西域大宛境内,再次掀起了全国世族豪强对于征服开拓的热情,一个后世名为军国扩张主义的东西,全面在大汉发酵……

而大汉在征服四方时,随着时局变故,最终实施了封国与都护府并行的统治手段,长城之内,是十三州构成的本土。

长城之外,则以都护府与封国统治,都护府以文官、武将主导,封国以刘氏宗亲、异性功臣坐镇,如此格局,像极了宗周之时,周公召公分陕而治的格局。

(全书完)

写到这里,泉释总算歇了口气!

这本书很多人说还可以继续写什么的,不过我实在坚持不住了,而且说实话收了西域,其他的征服扩张也就是一直水而已。

一本书,两百万字其实差不多了,成绩好当然可以多写,不好的话,这样收尾最好。

总得来说,泉释这本尝试很失败,可能是汉末三国被人写烂了,也可能是题材不讨起点读者好。

说实话,我只是想表现出一个最真实的那个世界,甚至于后来陷入了一个掉书袋的环节里,走了不少新人的通病。

哎……前事诸般痛苦,说多了都是泪……不提也罢!

下面说说新书,已经发了,看了前几章的朋友都该加了,书名《明末好国舅》!

希望没加的朋友也加下,然而看在我这本两百万字的人品保证上,投下你们宝贵的推荐票!

至于为什么又写外戚,原因也很简单,我杠上了,而且明朝写外戚的很少,既然如此,我有这方面经验,自然最后决定了这题材!

不多废话,相信看多了明朝当官科举小兵种田争霸的你们,也该换换口味,在明朝外戚不干政的祖制下,见证一个外戚崛起大明,挽救大明国运的故事吧!

当然,至于有人对明代外戚能否崛起,提出异议,其实明朝已经给了答案。

英宗复辟时,孙氏外戚其实就崛起了,只是后来自己作死,政治人才少,没得权几年给弄死了。</div>

《汉末皇戚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(www.fm990.com)

使用默认浏览器的书友,可以把万相之王添加到主屏幕哦~

关闭